慢性牙周炎是一種由牙周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的炎症、附著喪失和骨喪失,其特點為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為最常見的一類牙周炎,約占牙周炎患者的95%。牙齦炎、牙周炎在病理上雖有明顯的區別,但在臨床上兩者卻是逐漸、隱匿的過渡,因此早期發現和診斷牙周炎十分重要。
(—)病因
牙周菌斑生物膜是引發慢性牙周炎的始動因數,而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均可成為牙周炎的局部促進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進展。宿主對微生物剌激的應答反應是決定牙周炎發生與否,以及病情輕重、範圍大小、發展速度等的重要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對牙周炎有負 面影響。此外環境和行為因素,如吸煙、精神壓力等也可能是危險因素。
(二)臨床表現
一般侵犯全口多數牙,少數患者僅發生於一組牙(如前牙)或個別牙。牙周炎症病損具有活動期與靜止期交 替進行的特點,病程可長達十餘年甚至數十年。牙面常有大量牙石,牙齦呈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顏色暗紅或 鮮紅色,質地鬆軟,點彩消失,探診出血或溢膿。早期臨 床主要症狀為刷牙或進食時出血,這個階段通常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而實際上此時已經有牙周袋形成,探診深 度超過3 mm,且能探到釉牙骨質界,即已有附著喪失。X 線片上可見牙槽幡頂高度降低,有水準或垂直骨吸收。 晚期深牙周袋形成後,出現牙鬆動、咀嚼無力或疼痛(圖 5-2)。
臨床上根據牙周袋深度、結締組織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來確定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①輕度:牙齦有炎症和探診出血,牙周袋W4 mm,附著喪失 1~2 mm.X線片示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的1/3。②中度:牙齦有炎症和探診出血,也可有膿,牙周 袋W6 mm,附著喪失3~4 mm;X線片示牙槽骨水準型或角型吸收超過根長的1/2,牙可能有輕度松 動,多根牙的根分叉區可能有輕度病變。③重度:牙齦炎症較明顯,可發生牙周膿腫.牙周袋>6 mm, 附著喪失三5 mm(圖5 - 3) ;X線片示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病變,牙多有鬆動。 牙周炎晚期除有牙周袋形成、牙齦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鬆動四大特徵外,常可出現其他伴發症狀:①牙移位;②食物嵌塞;③繼發性胎創傷;④牙根暴露.發生根面;⑤急性牙周膿腫;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三)診斷
早期牙周炎與慢性牙齦炎的區別不太明顯,需通過仔細檢查而及時診 斷。在確診為牙周炎後還應根據病情確定其嚴重程度、是否為活動期等,以判斷預後和制訂治療計畫。
(四)治療原則
需要採取一系列綜合治療,並針對各個患牙的具體情況,逐個制訂治療計畫。
1. 控制菌斑,儘量使有菌斑的牙面只占全部牙面的20%以下。
2. 徹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以攪亂菌斑生物膜的微生態。採用潔治術徹底清除齦上牙石,行齦下刮治術清除齦下牙石刮除暴露在牙周袋內含有大量內毒素的病變牙骨質,使牙齦結締組織有可能重新附著於根面,形成新附著。潔治術和刮治術是牙周病的基礎治療。
3. 牙周基礎治療後1〜2個月複査療效,若仍有5 mm以上的牙周袋可考慮手術治療。最常用的是牙周翻瓣刮治術.可在直視下徹底刮除根面或根分叉處的牙石和肉芽組織,修整牙齦和牙槽骨外形、植骨或截除嚴重的患牙牙根等。
4. 通過鬆動牙的結紮固定、調胎等建立平衡的胎關係,使患牙消除創傷得到穩固,改善咀嚼功能。
5. 儘早拔除附著喪失嚴重、過於鬆動.確已無保留價值的患牙。
6. 對患有某些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貧血、消化道疾病等的患者,應積極治療並控制全身疾病,以利於牙周組織癒合。吸煙患者應勸其戒煙。
7. 在牙周維護治療期,堅持控制菌斑、定期複査監測病情並給予必要的治療,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