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在健康狀態下有一定的活動度,主要是水準方向的,垂直方向更是非常微小,不超過0.02mm,不易被人察覺。當由於某些疾病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牙齒的活動度大於生理範圍時,就稱作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牙根周圍組織的病變;二是牙根本身吸收變短。
1、牙槽骨吸收。牙齒是靠牙根周圍的骨組織和軟組織包繞連接支持才能穩定地存在於口腔內的固定位置,併發揮功能的。而牙周炎的患者隨著病情發展,包繞牙根的牙槽骨發生慢性吸收,當吸收的程度超過牙根長度的1/2時,牙齒的支持力量減弱,會使牙齒的鬆動度增大。
2、咬合創傷。如果牙齒的咬合狀況不良,或有夜磨牙、緊咬牙的不良習慣,對牙齒的咬合造成了創傷,長期也會造成牙齒的鬆動。
3、突發的牙齒鬆動多有明確的病因。如突然咬硬物、受外傷等。(1)牙周膜急性炎症或者牙周手術會造成牙齒暫時鬆動;(2)女性激素水準的變化可能會引起牙齒鬆動度的改變,如在月經期可能出現輕度的牙齒鬆動;(3)兒童在乳牙替換之前會發生乳牙牙根的吸收,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出現牙齒鬆動;(4)某些疾病如囊腫或者腫瘤壓迫牙根可造成牙齒鬆動。